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

咨询电话 13342949886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资讯 / 行业动态

解决锡膏空洞问题的8个实战技巧
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9-22 返回列表

针对锡膏空洞问题,结合材料特性、工艺参数、设备维护及设计优化等多维度,是8个实战技巧,涵盖从根源控制到工艺改进的系统性解决方案:

 技巧1:优化钢网开口设计,释放气体逃逸通道

 钢网开孔直接影响锡膏铺展与气体排出路径,需遵循以下原则:

 开口形状:

方形或矩形开口比圆形更利于气体排出。

例如,在QFN接地焊盘的钢网设计中,采用十字分割或网格状开口,可将空洞率从18.7%降至4.2%。

避开排气孔:

PCB焊盘若设计有排气孔(如Via in Pad),钢网开口需完全避开这些区域,避免锡膏堵塞排气通道。

面积率匹配:

开口面积与焊盘面积比建议在0.8-1.1之间,既保证锡膏量充足,又避免过度堆积导致气体被困。

 技巧2:实施二次印刷工艺,构建梯度焊料层

 对于大面积焊盘(如QFN散热焊盘),常规一次印刷易因气体包裹形成空洞。可采用二次阶梯印刷:

 1. 第一次印刷:使用较薄钢网(如0.12mm)印刷基础锡膏层;

2. 第二次印刷:在相同位置使用更厚钢网(如0.15mm)叠加印刷,形成底部薄、顶部厚的梯度结构。

这种设计可引导气体从底部向边缘排出,配合分级保温回流曲线,空洞率可降低至5%以下。

技巧3:精准调控回流温度曲线,延长气体逸出时间

温度曲线的每个阶段需严格匹配锡膏特性与产品需求:

预热阶段:

采用两段式升温(如60-100℃慢速去潮,100-150℃快速活化),确保助焊剂充分挥发且不碳化。

回流阶段:

峰值温度控制在锡膏熔点以上20-40℃(如SAC305为235-255℃),并延长液相线以上时间(TAL)至60-90秒,使气体有足够时间排出。

冷却阶段:

冷却速率控制在2-5℃/秒,避免急冷导致焊料凝固过快,气体被包裹。

 技巧4:强化焊盘与元件表面预处理,消除氧化层

 氧化层是气体滞留的“温床”,需从源头解决:

 PCB焊盘处理:

采用OSP(有机保焊膜)或ENIG(化学镍金)表面处理,避免铜氧化;焊接前用无水乙醇或专用清洁剂擦拭焊盘,去除油污和氧化物。

元件引脚处理:

对易氧化的引脚(如铜引脚),可在贴装前蘸取少量助焊剂,增强润湿性。

锡膏储存与使用:

锡膏需冷藏(0-10℃)、湿度≤60%,开封后4小时内用完,避免吸湿氧化。

 技巧5:优化锡膏材料参数,减少气体产生

 选择锡膏时需关注以下关键指标:

 助焊剂活性:

优先选择中等活性(RMA级)锡膏,活性过弱无法彻底清除氧化层,活性过强易残留酸性物质导致腐蚀。

合金成分:

含Bi、In的低收缩合金(如SnAgCuBi)可减少凝固收缩应力,降低空洞率。

粉径与氧化度:

推荐使用4号粉(25-45μm),粉径过细(如5号粉)虽可降低空洞,但成本增加20%以上;同时要求锡膏氧化度≤0.1%(以锡粉表面氧化物质量占比计)。

 技巧6:严格控制印刷质量,避免锡膏缺陷

 印刷不良是空洞的重要诱因,需重点监控:

 刮刀参数:

刮刀压力8-12kg,速度30-50mm/s,确保锡膏填充均匀且无塌陷。

钢网清洁:

每印刷50-100次进行一次真空擦拭,避免锡膏残留堵塞网孔;每周用超声波清洗钢网,去除孔壁毛刺。

SPI检测:

印刷后100%进行锡膏体积、高度、面积检测,确保锡膏量偏差≤±10%,避免因少锡或多锡导致空洞。

 技巧7:优化基板设计,减少散热不均与气体滞留

 PCB设计对空洞形成有直接影响:

 散热焊盘分割:

将大面积接地焊盘分割为多个独立子焊盘(如网格状),子焊盘间保留0.2-0.3mm间隙,作为气体逃逸通道。

过孔布局:

避免在焊盘中央设置过孔(Via in Pad),若无法避免,需在过孔周围增加阻焊层隔离环,防止锡膏流入堵塞排气口。

基板材料选择:

对于高热容厚铜基板,可采用阶梯式回流曲线,延长高温区停留时间,补偿散热差异。

 技巧8:定期维护设备,确保工艺稳定性

 设备状态直接影响工艺一致性:

 回流炉校准:

每月用多通道测温仪校准炉膛温度均匀性,确保各温区偏差≤±2℃;定期清理炉膛内氧化物和助焊剂残渣,避免污染锡膏。

印刷机维护:

每周检查刮刀磨损情况,刀刃磨损超过0.1mm需及时更换;每月校准印刷头压力和位置精度,确保锡膏印刷偏移≤±0.05mm。

环境控制:

车间湿度控制在40-60% RH,避免PCB和元件吸湿;氮气保护焊接时,氧含量需≤1000ppm,减少焊料氧化。

 验证与固化方案

 1. X-Ray检测:

批量生产前,对首件进行3D X-Ray断层扫描,分析空洞分布及面积率,要求空洞率≤5%(IPC-A-610 Class 3标准)。

2. 可靠性测试:

进行-40℃~85℃温度循环测试(500次以上),通过切片观察焊点裂纹扩展情况,验证空洞对长期可靠性的影响。

3. 工艺文档固化:

将优化后的钢网设计图纸、温度曲线参数、设备维护计划等形成标准化文件,定期审核更新。

解决锡膏空洞问题的8个实战技巧(图1)

 

通过以上8个技巧的系统实施,可显著降低锡膏空洞率,提升焊点的机械强度、导电性和热稳定性,尤其适用于汽车电子、航空航天等高可靠性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