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

咨询电话 13342949886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资讯 / 行业动态

锡膏成分对焊接可靠性的影响机制核心研究点
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9-22 返回列表

锡膏核心成分为合金粉末、助焊剂及微量添加剂,三者通过调控焊接过程中的“界面反应”“焊点成形”“微观结构”,最终决定焊接可靠性(如抗虚焊、抗空洞、抗疲劳失效等能力),具体影响机制如下:

 

一、合金粉末:决定焊点“本体性能”的核心

 

合金粉末是焊接后形成焊点的“基体材料”,其成分、形貌、氧化度直接影响焊点的机械强度与长期稳定性。

 

1. 合金成分(如Sn-Ag-Cu、Sn-Bi、Sn-Pb等)


- 影响焊点的熔点与力学性能:例如无铅体系中,Sn-Ag-Cu(SAC)合金的Ag、Cu含量越高,焊点硬度/强度越高,但脆性增大,在温度循环下易因“热应力疲劳”开裂;Sn-Bi合金熔点低(138℃),但Bi易偏析形成脆性相,导致焊点抗冲击性差。


- 影响界面金属间化合物(IMC) 生成:合金与基板/元器件引脚(如Cu)反应生成IMC(如Cu₆Sn₅),IMC层过厚(>5μm)会变脆,导致焊点剥离;添加微量Ni、Co等元素可抑制IMC过度生长,提升可靠性。


2. 粉末形貌与粒度


- 球形度高、粒度均匀的粉末,焊接时熔融流动性好,能形成致密焊点;若粉末为不规则形或粒度差异大,易导致“焊料填充不均”,产生空洞或虚焊。


3. 粉末氧化度


- 粉末表面氧化层(SnO₂)过厚时,助焊剂难以彻底清除,会在焊点中形成“氧化夹杂”,破坏焊点连续性,直接引发虚焊或焊点导电/导热性能下降。

 

二、助焊剂:调控“焊接界面状态”的关键

 

助焊剂的核心作用是“去除氧化、促进润湿、保护焊接过程”,其成分直接影响界面清洁度与焊点成形质量。

 

1. 活化剂(如有机酸、卤素化合物)


- 作用是溶解合金/基板表面的氧化层:活化剂浓度过低,除氧化不彻底,导致“润湿不良”(焊料不铺展);浓度过高或残留量过大,会腐蚀焊点或基板,长期使用易引发“电化学迁移”(如卤素残留导致的焊点锈蚀)。


2. 溶剂与树脂


- 溶剂挥发速率决定“焊点无空洞性”:挥发过快会在焊料熔融前形成气泡,陷入焊点形成空洞;挥发过慢则残留过多树脂,覆盖焊点表面,影响散热与长期绝缘性。


- 树脂(如松香)形成的保护膜:若保护膜脆性大或有吸湿性,高温/高湿环境下会开裂,导致焊点暴露于腐蚀环境,加速失效。

 

三、微量添加剂:优化“微观结构”的辅助手段

 

添加量通常<1%的元素(如Ni、Ge、P)或化合物,通过细化晶粒、抑制氧化等方式提升可靠性:

 

- 防氧化剂(如P):减少合金粉末在储存和焊接中的二次氧化,降低界面夹杂风险。


- 晶粒细化剂(如Ni):细化焊点的金属晶粒,减少“晶界腐蚀”(晶粒边界易成为应力集中点),提升焊点抗疲劳寿命。

 

核心总结

 

焊接可靠性的本质是“焊点微观结构均匀、界面无缺陷、力学性能适配应用场景”。

锡膏各成分需协同作用:合金粉末提供合格的基体强度,助焊剂保障界面清洁与良好润湿,微量添加剂优化微观结构缺陷——

锡膏成分对焊接可靠性的影响机制核心研究点(图1)

任一成分失衡(如合金氧化、助焊剂活化不足),都会直接导致虚焊、空洞、疲劳失效等可靠性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