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

咨询电话 13342949886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资讯 / 行业动态

如何避免锡膏印刷中出现虚焊、连锡、坍塌问题?
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9-02 返回列表

要避免锡膏印刷中的虚焊、连锡、坍塌问题,需从材料选型、工艺参数、环境控制、设备维护、质量管控五个核心维度建立全流程预防体系,针对三类问题的共性与个性风险点精准管控:

材料端:源头控制核心变量

 材料是预防缺陷的基础,需确保锡膏、钢网与产品需求匹配。

 1. 锡膏精准选型与管理

按产品选型号:密脚器件(≤0.5mm间距)优先用Type5/6细粒径锡膏(粒径10-25μm),提升抗连锡能力;功率器件选高活性焊膏(助焊剂含量10-12%),避免虚焊;高温高湿环境选高触变性锡膏(屈服值≥200Pa),防止坍塌。

严格储存与使用:锡膏需在0-10°C冷藏,开封后回温2小时以上,搅拌3-5分钟至均匀;开封后4小时内用完,剩余锡膏不得与新锡膏混合。

2. 钢网优化设计

控制开孔关键参数:开孔面积比≤0.7(密脚器件≤0.66),纵横比≥1.5(BGA等器件);连锡高发区域采用倒梯形/锥形开孔(下窄上宽),减少锡膏释放量;坍塌风险器件(如细间距QFP)开孔边缘做0.02mm倒角,增强锡膏支撑性。

选对钢网材质与厚度:常规器件用0.12-0.15mm不锈钢钢网,超细间距用0.1mm以下激光钢网,避免因厚度过厚导致锡膏量过多。

 工艺端:优化参数适配产品

 通过精准调试印刷、回流焊参数,避免工艺不匹配导致的缺陷。

 1. 印刷工艺参数优化

核心三参数控制:刮刀压力0.15-0.25MPa(以刚好刮净钢网锡膏为准),印刷速度20-40mm/s(细间距器件降速至15-25mm/s),脱模速度1-3mm/s(密脚器件用“分步脱模”,减少锡膏粘连)。

焊膏量控制:通过SPI(锡膏检测)实时监控,确保锡膏厚度偏差≤±15%,体积偏差≤±20%,避免“量不足导致虚焊”或“量过多导致连锡”。

2. 回流焊工艺优化

温度曲线定制:预热区温度120-150°C(升温速率≤2°C/s,避免助焊剂过快挥发),峰值温度比锡膏熔点高20-30°C(如SAC305锡膏峰值240-250°C),保温时间60-90秒(确保焊料充分润湿,防止虚焊)。

氮气保护适配:密脚器件、高可靠性产品(如汽车电子)回流焊充氮,氧含量控制在500-1000ppm,提升焊料表面张力,减少连锡与虚焊。

 环境端:稳定温湿度与洁净度

 环境波动是坍塌、虚焊的重要诱因,需严格闭环控制。

 温湿度控制:车间温度保持23±2°C,湿度45-55%RH;印刷工位增设“局部恒温恒湿罩”,避免夏季高温导致锡膏黏度下降(坍塌风险)或冬季低湿导致焊膏吸潮(虚焊风险)。

洁净度控制:车间洁净度≥10万级,印刷台面、刮刀、钢网定期用异丙醇清洁,避免灰尘、油污污染焊膏或焊盘(导致虚焊)。

 设备端:定期维护保障精度

 设备精度衰减会直接导致印刷缺陷,需建立维护台账。

 印刷机维护:每日清洁刮刀(避免变形导致印刷不均)、检查钢网定位销(偏差≤0.01mm);每周校准刮刀压力传感器、Z轴高度(确保印刷厚度稳定)。

回流焊维护:每月校准各温区热电偶(温度偏差≤±3°C),清理网带油污(避免污染PCB);每季度检查氮气流量计精度,确保氧含量稳定。

 质量端:全流程监控与追溯

 通过“预防-检测-改进”闭环,及时拦截风险。

 1. 前置检测:印刷后100%通过3D SPI检测,识别锡膏量异常(过厚/过薄)、图形变形(坍塌前兆),不合格品立即返工,避免流入回流焊。

2. 过程监控:用SPC(统计过程控制)跟踪关键参数(如锡膏厚度、峰值温度),当波动超过±5%时触发预警,及时调整参数。

3. 失效分析:对少量缺陷品用X-Ray(检测BGA虚焊/连锡)、金相切片(分析焊料润湿情况)追溯根源,针对性优化(如虚焊查焊膏活性,连锡查钢网开孔)。

 三类问题的核心预防重点;

 缺陷类型 核心预防方向 关键控制点 

虚焊 确保焊料充分润湿 焊膏活性、回流峰值温度、焊盘洁净度 

连锡 控制焊膏量与流动性 钢网开孔面积比、锡膏粒径、氮气保护 

坍塌 维持锡膏黏度与支撑性 环境温湿度、锡膏触变性、钢网开孔形状 

 

通过以上体系化控制,可将虚焊、连锡、

如何避免锡膏印刷中出现虚焊、连锡、坍塌问题?(图1)

坍塌的综合不良率控制在0.1%以下,满足高密度、高可靠性产品的生产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