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

咨询电话 13342949886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资讯 / 行业动态

详解锡膏印刷中虚焊、连锡、坍塌问题的解决案例
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9-02 返回列表

锡膏印刷中虚焊、连锡、坍塌问题的实际解决案例,结合行业实践与技术优化方案,展现从问题分析到根治的完整过程:

虚焊问题解决案例:工业控制板功率器件虚焊

背景:某电子厂为工业设备生产控制板时,客户反馈设备运行不稳定,经FCT测试与X-Ray检测发现功率器件引脚存在虚焊,不良率高达0.9%。

 原因排查:

 1. 焊膏活性不足:使用的国产焊膏接近保质期,助焊剂活性下降,无法有效去除焊盘氧化层。

2. 印刷质量失控:缺乏SPI检测,部分焊点锡膏厚度不足标准值的80%。

3. 回流温度不足:实际峰值温度仅230°C,低于焊膏要求的245°C,导致焊料未充分润湿。

整改措施:

 材料升级:更换为活性更强的进口焊膏(如Alpha OM-338),并建立“先进先出”台账管理,确保焊膏开封后4小时内用完。

印刷全检:引入3D SPI设备,实时监测锡膏体积与高度,将厚度偏差控制在±15μm以内。

温度曲线优化:定制回流焊曲线,将峰值温度提升至245°C,保温时间延长至90秒,同时充入氮气使氧含量<1000ppm。

 效果:虚焊率从0.9%降至0.05%,客户返修率下降95%,并通过该工艺优化获得高端客户订单。

 连锡问题解决案例:汽车ECU板卡密脚器件连锡

 背景:汽车电子厂商生产0.5mm间距TQFP器件的ECU板卡时,连锡率高达12%,导致信号干扰与功能失效。

 原因分析:

1. 钢网设计缺陷:开孔面积比达0.8(标准≤0.7),焊膏量过多且相邻焊盘间距不足。

2. 焊膏流动性过剩:使用Type4焊膏(粒径20-38μm),在0.5mm间距下易扩散。

3. 回流环境氧化:未使用氮气保护,焊料表面张力下降35%,加剧桥接风险。

 改进方案:

 钢网重构:将开孔面积比优化至0.66,采用倒梯形开口(上宽0.23mm/下宽0.20mm),减少锡膏释放量。

材料适配:切换为Type5焊膏(粒径10-15μm),提升触变性与抗扩散能力。

氮气保护:回流焊充氮流量提升至15m³/h,氧含量控制在500ppm以内,降低焊料氧化速率。

 结果:连锡缺陷率降至0.3%,年节约质量成本180万元,同时满足汽车电子IPC-A-610 Class3可靠性标准。

 坍塌问题解决案例:消费电子主板锡膏塌陷

 背景:某手机主板生产线在夏季高温时,锡膏印刷后1小时内出现塌陷,导致0.3mm间距BGA焊盘粘连,不良率达8%。

 根源诊断:

 1. 环境温湿度超标:车间温度32°C、湿度75%RH,远超标准(23±2°C/45-55%RH),导致锡膏黏度骤降40%。

2. 焊膏触变性不足:使用中温锡膏(SAC305),其屈服值(180Pa)低于临界值(200Pa),抗坍塌能力弱。

3. 钢网设计保守:0.3mm BGA开孔采用1:1矩形孔,纵横比仅1.2(标准≥1.5),锡膏支撑力不足。

应对策略:

 环境闭环控制:安装精密空调与除湿系统,将温度稳定在23±1°C、湿度45±5%RH,并在印刷机旁增设局部温湿度传感器。

材料升级:更换为高温锡膏(SAC387),其屈服值提升25%至225Pa,且含抗氧化剂延长开放时间至6小时。

钢网优化:采用激光锥形孔(上宽0.32mm/下宽0.30mm),纵横比提升至1.6,同时在开孔边缘增加0.02mm倒角,减少锡膏残留。

 成效:塌陷不良率从8%降至0.5%,印刷后锡膏图形在2小时内保持稳定,满足手机主板高密度组装要求。

 综合案例:二手芯片焊接中的复合型缺陷

 背景:某厂商使用回收的二手CPU生产主板时,13片样本中10片出现空焊与连锡混合缺陷,不良率高达76.9%。

 问题剖析:

 零件变形:CPU经5次高温(超过标准3次)后四角翘曲,导致锡球与焊盘间隙达50μm以上。

回流应力集中:传统Profile曲线导致BGA边缘焊点过度拉伸,中间焊点未充分润湿。

检测手段不足:仅依赖2D X-Ray,无法识别BGA底部隐性桥接。

 突破性解决方案:

 1. 机械辅助治具:设计专用压块(重量50g),在回流焊时压制CPU本体,消除翘曲引起的间隙。

2. 温度曲线创新:采用RTS(Ramp-to-Solder)曲线,缩短预热时间至60秒,减少零件热膨胀差异。

3. 检测升级:引入3D X-Ray断层扫描,识别压块导致的局部连锡,调整压块重量至35g后彻底消除缺陷。

 成果:空焊与连锡问题100%解决,二手芯片复用良率从23.1%提升至98%,为企业节省芯片采购成本30%。

 行业启示;

 1. 材料-工艺协同优化:锡膏特性需与钢网设计、环境参数动态匹配,例如高温高湿环境优先选择高温锡膏与锥形孔钢网。

2. 检测技术前置化:SPI+AOI+X-Ray的三级检测体系可拦截99%以上的印刷与焊接缺陷,避免批量性问题。

3. 失效分析深度化:通过X-Ray断层扫描、金相切片等手段追溯缺陷根源,避免“头痛医头”的表面整改。

4. 数据驱动持续改善:建

详解锡膏印刷中虚焊、连锡、坍塌问题的解决案例(图1)

立SPC过程控制系统,将锡膏印刷厚度、回流焊温度等关键参数波动控制在±5%以内,实现良率稳定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