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产厂家详解无铅焊点虚焊/锡珠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8-23
无铅焊点虚焊:原因及解决方案
虚焊核心是焊点未形成可靠金属间化合物(IMC),导致电气连接不良、机械强度不足。
1. 主要原因
焊盘/元件引脚污染/氧化:焊盘有油污、氧化层,或元件引脚(如镀锡层)氧化,阻碍焊膏浸润。
焊膏问题:无铅焊膏(如SAC305)活性不足,或焊膏量过少、过期/受潮(吸潮导致焊接时飞溅)。
回流焊工艺参数异常:预热区温度不够(未充分活化助焊剂)、回流区峰值温度过低(未达到焊膏熔点)或保温时间不足。
贴装精度偏差:元件引脚与焊盘错位,导致焊膏无法均匀包裹引脚。
2. 解决方案
清洁处理:焊盘焊接前用酒精擦拭去油污,氧化焊盘可轻微打磨;元件引脚氧化时需重新镀锡或更换元件。
焊膏管控:选用活性匹配的无铅焊膏,按要求储存(通常0-10℃),使用前回温并充分搅拌,印刷时控制焊膏量(避免过少)。
优化回流焊曲线:根据焊膏规格调整,确保预热区(150-180℃)充分活化助焊剂,回流区峰值温度比焊膏熔点高20-30℃(SAC305熔点217℃,峰值237-247℃),保温时间30-60秒。
校准贴装设备:定期校准贴片机吸嘴和定位精度,确保元件引脚与焊盘对齐(偏差≤1/3焊盘宽度)。
无铅焊点锡珠:原因及解决方案
锡珠是焊接后残留在焊盘周围的小锡球(直径通常<0.1mm),易导致短路风险。
1. 主要原因
焊膏印刷过量:焊膏量超出焊盘承载范围,焊接时多余焊膏溢出形成锡珠。
焊膏印刷偏移:焊膏印刷到焊盘外的阻焊层上,焊接时无法被焊盘吸附,形成游离锡珠。
焊膏塌陷:焊膏中助焊剂含量过高或粘度不足,预热时焊膏坍塌、扩散到阻焊层。
回流焊升温过快:预热区升温速率>3℃/s,焊膏中溶剂快速挥发导致焊膏飞溅,形成小锡珠。
PCB设计缺陷:焊盘间距过小,或焊盘与阻焊层边缘距离不足(<0.1mm),焊膏易扩散粘连。
2. 解决方案
控制焊膏印刷量:优化钢网开口尺寸(开口面积≈80%-90%焊盘面积),避免钢网过厚(通常0.12-0.15mm,根据焊盘大小调整)。
校准印刷参数:调整印刷机压力、速度,确保焊膏精准印刷在焊盘内,无偏移/溢边。
选用抗塌陷焊膏:优先选择高粘度、助焊剂含量适中(通常10%-12%)的无铅焊膏,避免焊膏受潮(吸潮会加剧塌陷)。
放缓升温速率:回流焊预热区升温速率控制在1-2℃/s,让焊膏中溶剂缓慢挥发,减少飞溅。
优化PCB设计:焊盘间距≥0.2mm,焊盘边缘与
阻焊层距离≥0.1mm,避免焊膏扩散到非焊盘区域。
上一篇:生产厂家详解SAC0307锡膏状态参数
下一篇:详解无铅锡膏与传统锡铅锡膏的成本差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