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

咨询电话 13342949886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资讯 / 行业动态

生产厂家详解无铅锡膏在SMT印刷中的常见缺陷有哪些?
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8-14 返回列表

在SMT无铅锡膏印刷过程中,缺陷的产生通常与锡膏特性、钢网设计、印刷参数、设备状态或环境因素相关,常见缺陷及核心原因:

 1. 桥连(Bridging)

 表现:相邻焊盘之间的锡膏连成一片,回流焊后形成短路(尤其是细间距元件如QFP、0201/01005等)。

主要原因:

钢网开孔过大或相邻开孔间距过小,导致锡膏量过多;

锡膏粘度偏低、触变性差,印刷后无法保持形状;

印刷压力过大、刮刀速度过慢,导致锡膏挤压扩散;

钢网与PCB贴合不紧密(如PCB翘曲、钢网变形),锡膏从缝隙溢出。

 2. 少锡/缺锡(Insufficient Paste)

 表现:焊盘上锡膏量不足(部分或完全缺失),回流焊后易出现虚焊、焊点强度不足。

主要原因:

钢网开孔堵塞(锡膏干涸、杂质堵塞)或开孔尺寸过小;

锡膏粘度偏高、流动性差,无法充分填充钢网开孔;

印刷压力不足、刮刀角度不合适(如角度过大),锡膏未完全转移到焊盘;

钢网与PCB间隙过大(如支撑不良),锡膏转移效率低。

 3. 锡珠(Solder Balls)

 表现:焊盘周围或元件下方出现孤立的小锡球(直径通常<0.2mm),可能导致短路隐患。

主要原因:

锡膏中助焊剂挥发速度过快(如环境温度过高),或助焊剂活性不足,无法抑制锡粉氧化;

钢网开孔边缘不光滑(有毛刺),印刷时带出多余锡膏;

锡膏量过多,回流焊时多余锡膏因表面张力收缩成球;

PCB焊盘或钢网表面有油污、氧化层,导致锡膏附着不良。

 4. 印刷偏移(Offset)

 表现:锡膏图形与PCB焊盘位置错位(偏左/右/前/后),严重时锡膏超出焊盘范围。

主要原因:

钢网定位不准(如定位孔磨损、定位销松动);

PCB定位偏差(如MARK点识别错误、PCB翘曲);

印刷机刮刀运动轨迹偏移,或工作台水平度不佳;

批量生产中PCB尺寸一致性差(如板边变形)。

 5. 锡膏坍塌(Slump)

表现:印刷后锡膏图形边缘模糊、扩散(尤其在细间距区域),甚至相邻焊盘的锡膏连成一体(类似桥连的前期状态)。

主要原因:

锡膏触变性差(静置后粘度下降过快),或存放时间过长导致性能退化;

环境温度过高(超过25℃),锡膏粘度急剧降低;

印刷后放置时间过长(超过1小时),助焊剂挥发导致锡膏流动性异常;

钢网开孔过大,锡膏自重导致形状无法保持。

 6. 针孔/气泡(Pinholes/Voids)

 表现:锡膏图形表面或内部出现小孔(直径<0.1mm),回流焊后可能残留于焊点中,影响导电性和强度。

主要原因:

锡膏搅拌不充分,内部混入空气(尤其是手工搅拌时);

钢网开孔内壁不光滑(有凹坑),印刷时卷入空气;

印刷脱网不良(钢网与PCB分离速度过慢),导致锡膏内产生负压气泡;

助焊剂挥发速度与印刷节奏不匹配(如挥发过快)。

 7. 拉尖(Tombstoning)

 表现:小型片式元件(如0402、0201)印刷后,两端锡膏量差异过大,回流焊时因张力不平衡导致元件一端翘起(“立碑”)。

印刷阶段原因:

元件两端焊盘的钢网开孔尺寸不一致(如一侧大、一侧小),导致锡膏量偏差;

印刷偏移导致元件一端焊盘锡膏过多,另一端过少;

锡膏在两端焊盘上的印刷厚度不均匀(如刮刀压力不均)。

 

这些缺陷的核心影响是降低焊接良率(如短路、虚焊)和产品可靠性(如焊点强度不足、锡珠隐患)。

解决需从源头控制:优化钢网设计(开孔尺寸、光洁度)、匹配锡膏特性(粘度、触变性)、校准印刷参数(压力、速度、脱网速度),并保持环境稳定(温度20~2

生产厂家详解无铅锡膏在SMT印刷中的常见缺陷有哪些?(图1)

5℃,湿度40%~60%)。

实际生产中,可通过3D锡膏测厚仪、AOI检测及时识别缺陷,快速追溯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