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产厂家详解锡膏使用中如何搭配助焊剂效果更好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8-13
在锡膏使用中,助焊剂的搭配需结合锡膏特性、焊接材料、工艺需求等因素,核心目标是提升焊点润湿性、减少氧化、降低缺陷(如虚焊、桥连),同时控制残留和腐蚀风险,搭配原则和实操建议:
明确锡膏与助焊剂的基础关系;
锡膏本身由焊锡粉末(如Sn-Pb、Sn-Ag-Cu等)和内置助焊剂(占比10%-20%)组成,内置助焊剂已承担基础的除氧化、促润湿作用。额外搭配助焊剂通常用于两种场景:
1. 内置助焊剂活性不足(如储存后挥发、氧化严重的基材);
2. 特殊工艺需求(如大面积焊接、高氧化材料焊接)。
核心搭配原则;
1. 类型匹配:与锡膏体系兼容
无铅/有铅锡膏:无铅锡膏(如Sn-Ag-Cu)熔点更高(约217℃),需搭配高温活化型助焊剂(活化温度180-220℃),避免助焊剂提前失效;有铅锡膏(如Sn-Pb)熔点低(约183℃),可选用中温助焊剂。
焊锡粉末特性:细颗粒锡膏(如3号粉,粒径20-38μm)适用于精密焊点,需搭配低粘度、高流动性助焊剂(避免桥连);粗颗粒锡膏(如1号粉,粒径50-75μm)适用于大面积焊接,可搭配稍高粘度助焊剂(防止焊锡流失)。
2. 活性匹配:根据基材氧化程度选择
助焊剂活性(RO分级:R0(无活性)、RMA(弱活性)、RA(中活性)、RSA(强活性))需与基材氧化状态匹配:
低氧化基材(如镀金、镀银、新鲜铜箔):用R0或RMA级助焊剂,减少残留腐蚀(适合精密电子、高频电路)。
中高氧化基材(如镍基、黄铜、存放较久的PCB):用RA或RSA级助焊剂,增强除氧化能力(但需注意后续清洗,避免残留腐蚀金属)。
3. 工艺匹配:贴合焊接流程参数
回流焊温度曲线:助焊剂的活化温度区间需覆盖焊锡熔化温度(如无铅锡膏熔化时,助焊剂需在200-230℃仍保持活性),避免“焊锡熔化时助焊剂已失效”(导致虚焊)。
印刷/涂布方式:钢网印刷锡膏时,若发现锡膏干燥过快(导致印刷不良),可补充少量同类型稀释型助焊剂(增加流动性);手工点锡膏时,若焊点周围氧化严重,可局部涂布活性稍高的助焊剂(增强润湿)。
4. 残留控制:根据产品可靠性要求
免清洗场景(如消费电子、密闭腔体元件):搭配低残留、无腐蚀性助焊剂(如R0级松香型、合成树脂型),避免后续残留导致电迁移或短路。
可清洗场景(如工业设备、大功率器件):允许使用高活性助焊剂(如RA/RSA级水溶性助焊剂),但焊接后需用专用清洗剂(如异丙醇)彻底清洗残留。
实操注意事项;
1. 避免混用不同类型助焊剂:如松香型助焊剂与水溶性助焊剂混用可能产生沉淀,破坏锡膏稳定性。
2. 控制添加量:额外添加助焊剂时,比例不超过锡膏总量的5%(过量会导致焊锡流动性过强,引发桥连或焊点虚浮)。
3. 测试兼容性:新搭配组合需先做小批量测试(如焊点拉力、外观、残留腐蚀试验),确认无异常后再量产。
最优搭配逻辑:“锡膏体系→基材状态→工艺参数→残留要求” 逐步筛选。
优先通过选择匹配内置助焊剂的锡膏(如针对高氧化基材的RA级锡膏)减少额外添加,必要时针对性补充同类型、适配活性的助焊剂,最终实现“润湿好、缺陷少、残留可控”的效果。
上一篇:生产厂家详解环保标准有铅锡膏,合规生产放心用
下一篇:生产厂家详解——锡膏兼容性与残留物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