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产厂家详解搞懂常用锡膏,电子焊接不踩坑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8-12
搞懂常用锡膏,核心是抓住“成分特性”“工艺匹配”和“使用细节”三个关键点。
电子焊接中80%的坑(如虚焊、桥连、焊点空洞)都源于对锡膏的特性不了解或使用不当。
从基础到实操,拆解常用锡膏的关键信息,帮你避开常见陷阱。
先搞懂锡膏的“本质”:不是简单的“焊锡+胶水”
锡膏是合金粉末(焊锡核心)和助焊剂(辅助焊接)的均匀混合物,状态像“膏状颜料”。
合金粉末:决定焊接强度、熔点、导电性(比如Sn-Pb、Sn-Ag-Cu等)。
助焊剂:负责去除金属表面氧化层、辅助焊锡流动、防止焊接时二次氧化(成分含树脂、活化剂、溶剂等)。
关键提醒:锡膏的性能是两者协同作用的结果,只看合金不看助焊剂,很容易踩坑(比如同样是SAC305合金,助焊剂活性不够,焊接不锈钢就会虚焊)。
常用锡膏分类:按“环保”和“合金”分,别选错场景
1. 按环保要求:有铅锡膏 vs 无铅锡膏(最核心的选择依据)
类型 主流合金 熔点 优势 劣势 适用场景
有铅锡膏 Sn63Pb37(63%锡+37%铅) 183℃ 熔点低、流动性好、焊接难度低,成本低 含铅不环保,不符合RoHS/REACH 非民用场景(军工、维修)、新手练习
无铅锡膏 SAC305(96.5%Sn+3%Ag+0.5%Cu) 217℃ 环保、强度高、可靠性好 熔点高、流动性稍差,成本高 消费电子(手机/电脑)、汽车电子等
无铅锡膏 SnCu(99%Sn+1%Cu) 227℃ 成本低于SAC系列 熔点更高,润湿性较弱 对成本敏感的低端家电
无铅锡膏 SnBi58(42%Sn+58%Bi) 138℃ 低熔点,适合不耐高温元件 脆性高,易开裂(受力焊点慎用) PCB基材耐温不足的场景
踩坑点:用无铅锡膏却用有铅回流焊曲线(峰值温度不够),导致焊锡未完全熔化,出现虚焊;或新手用SAC305却没调高温烙铁,焊不动还怪锡膏差。
2. 按合金粉末粒度:别忽略“颗粒大小”,尤其细间距元件
合金粉末的“目数”(颗粒直径)直接影响印刷精度,是细间距(如0.4mm以下引脚)焊接的关键:
粗颗粒(25-45μm,约325目):适合大焊点(如插件引脚),成本低,但印刷细线条易堵钢网,导致桥连。
中颗粒(20-38μm,约400目):通用型,适合0.5-0.8mm间距的QFP、SOP等元件,平衡精度和成本。
细颗粒(10-25μm,约500目):适合0.4mm以下细间距(如BGA、CSP),印刷分辨率高,但易氧化,需更严格的储存条件。
踩坑点:给0.3mm间距的BGA用粗颗粒锡膏,钢网开孔被堵,焊后引脚连在一起(桥连);或细颗粒锡膏开封后暴露太久,粉末氧化,焊点出现麻点。
助焊剂:锡膏的“隐形灵魂”,选错必出问题
助焊剂占锡膏重量的8-12%,但直接决定润湿性、腐蚀性和焊点洁净度。按“活性”和“清洗需求”分类:
1. 按活性等级(去除氧化层能力):
R级(低活性):仅去除轻微氧化,无腐蚀性,适合镀金/银等易腐蚀元件,但焊普通铜件易虚焊(氧化层没除净)。
RMA级(中活性):去除中等氧化,弱腐蚀性,通用场景(如PCB焊点、普通IC)。
RA级(高活性):去除厚氧化层(如生锈铜片、不锈钢),但腐蚀性强,焊后必须清洗(否则焊点会被腐蚀发黑)。
2. 按清洗需求:
免清洗型:残留少、无腐蚀性,适合消费电子(手机、电脑),省去清洗工序(90%的民用场景用这个)。
水洗型:高活性但需用水清洗,适合军工、汽车等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场景(彻底去除残留,避免长期腐蚀)。
踩坑点:用RA级锡膏焊精密传感器却不清洗,几天后焊点被腐蚀,导致电路短路;或用R级锡膏焊氧化严重的PCB焊盘,焊锡铺展不开(虚焊)。
使用锡膏的“避坑指南”:从储存到焊接全流程
1. 储存:别当“普通膏体”乱放
锡膏是“活物”,合金粉末易氧化,助焊剂易挥发,必须:
温度:冰箱冷藏(0-10℃,别冷冻!冷冻会导致助焊剂分层)。
时间:开封前保质期6个月(从生产日算),开封后24小时内用完(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潮、氧化)。
解冻:从冰箱拿出后,室温静置2-4小时(别加热!否则水汽会进入锡膏,焊接时产生气孔),完全解冻后再开盖。
踩坑点:锡膏冷冻后直接用,助焊剂和粉末分离,印刷时要么太稀(流挂)要么太稠(刮不动);解冻后没静置就开盖,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到锡膏里,焊后焊点全是小孔。
2. 印刷:钢网和参数是关键
钢网匹配:细间距元件用薄钢网(0.12-0.15mm厚),开孔精度±0.01mm;粗焊点用厚钢网(0.18-0.2mm),否则锡量不够。
刮刀参数:压力20-30N(太大力会把锡膏刮穿钢网,导致锡量少;太小力刮不干净,残留锡膏会污染下一次印刷),速度20-50mm/s(太快锡膏没填满开孔,太慢易变形)。
印刷后检查:用放大镜看锡膏图形,不能有缺角、变形、桥连(否则直接导致焊接缺陷)。
踩坑点:用同一钢网印0.4mm和1.2mm间距的元件,细间距处锡膏太多(桥连),粗间距处锡膏太少(虚焊)。
3. 回流焊:温度曲线是“生命线”
回流焊的温度曲线(升温→恒温→峰值→降温)必须匹配锡膏熔点,以无铅SAC305为例:
升温段:1-3℃/s(太快会导致助焊剂挥发太猛,产生飞溅;太慢会让粉末提前氧化)。
恒温段(150-180℃,60-90s):让助焊剂充分活化,去除氧化层(时间不够则活化不足,虚焊;太长则助焊剂挥发完,焊锡流动性差)。
峰值温度:230-240℃(比熔点高10-20℃,确保焊锡完全熔化;太高会烧毁元件或PCB,太低则焊不透)。
降温段:2-4℃/s(太快会导致焊点内应力大,易开裂;太慢会让金属间化合物过厚,焊点变脆)。
踩坑点:用有铅回流曲线(峰值200℃)焊无铅锡膏,锡膏没熔化,焊点全是“豆腐渣”;或峰值温度太高(260℃),PCB绿油变色,元件焊盘脱落。
如何判断锡膏好坏?3个简单方法
1. 外观:好的锡膏是均匀灰色膏体,无结块、无分层(分层说明助焊剂和粉末分离,废了)。
2. 搅拌后状态:用刮刀挑起,能流畅滴落(像浓稠蜂蜜),不拉丝、不结块(太稀易流挂,太稠难印刷)。
3. 焊接后焊点:光亮、饱满,无气孔、无桥连,用镊子轻拨焊点不掉(虚焊的焊点一碰就掉)。
选对锡膏的3个核心步骤
1. 定环保:民用选无铅(SAC305为主),特殊场景选有铅或低熔点无铅(SnBi)。
2. 看粒度:细间距(≤0.4mm)用细颗粒,普通元件用中颗粒,大焊点用粗颗粒。
3. 配助焊剂:易腐蚀元件用RMA级免清洗,氧化严重的用RA级(记得清洗)。
再加上规范储存(冷藏)、正确解冻(静置)、匹配回流焊曲线,电子焊接基本不会踩坑了。
上一篇:详解优质锡线推荐:从成分到用途全解析
下一篇:无铅锡膏,开启电子焊接的环保新时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