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

咨询电话 13342949886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资讯 / 行业动态

无铅锡膏与不同元器件(如QFN、BGA)的兼容性分析
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8-12 返回列表

无铅锡膏与QFN、BGA等元器件的兼容性需从合金匹配、润湿性、工艺适应性、可靠性等多维度分析,核心是确保焊接质量与长期稳定性:

核心影响因素;

 无铅锡膏以锡基合金为主(如SAC305:Sn96.5%Ag3%Cu0.5%、SnCu0.7等)与元器件的兼容性取决于:

1. 元器件焊端/焊球的镀层/合金(如Ni/Au、Sn、Ag、Cu OSP等);

2. 焊接过程的润湿性(受助焊剂活性、温度、镀层状态影响);

3. 金属间化合物(IMC)的形成(决定焊点强度与脆性);

4. 热匹配性(元器件与PCB的热膨胀系数CTE差异,叠加无铅焊点的力学特性);

5. 工艺适配性(锡膏颗粒度、流变性与元器件引脚/焊盘尺寸匹配)。

 与QFN的兼容性分析;

 QFN(方形扁平无引脚)的特点是底部有大面积散热焊盘(EP),周边引脚短且密(间距常为0.4-0.8mm),焊端镀层多为Ni/Au(ENIG)、Sn、Cu OSP等。

 1. 镀层兼容性

 Ni/Au(ENIG)镀层:需警惕“黑盘效应”(Ni-P层氧化导致焊盘发黑)。

无铅焊接温度高(210-230℃),可能加速Ni-P层的氧化,若锡膏助焊剂活性不足(无法有效去除NiO),会导致润湿性差、虚焊。

需选择高活性助焊剂(含适量有机酸/卤化物),并控制焊接峰值温度(≤240℃)和时间(10-30s),减少Ni层过度腐蚀。

Sn镀层:与无铅锡膏(如SAC305)的Sn基合金互溶性好,IMC以Cu₆Sn₅为主,结构稳定,润湿性优异,兼容性最佳。

Cu OSP镀层:OSP(有机保护膜)需被助焊剂分解以露出新鲜Cu表面。

无铅焊接温度高,OSP易提前分解,需锡膏助焊剂在高温下仍保持活性(如含耐热性树脂),否则易因Cu氧化导致虚焊。

 2. 工艺与可靠性

 焊膏量控制:底部散热焊盘(EP)面积大(如5x5mm),需足量锡膏(避免空洞),但过量可能导致周边引脚桥连,需匹配高触变系数的锡膏(抗塌陷)。

引脚间距适配:QFN引脚间距小(如0.4mm),需锡膏颗粒度≤Type 4(20-38μm),避免印刷时堵网或焊膏分布不均。

热应力耐受:QFN封装体(如塑封)与PCB的CTE差异可能在热循环中导致焊点应力集中,无铅焊点(SAC)的延展性(约30%)低于有铅(Sn63Pb37约45%),需通过合金优化(如加Ni抑制IMC粗化)提升抗疲劳性。

 与BGA的兼容性分析;

 BGA(球栅阵列)的核心是底部阵列焊球(间距0.5-1.27mm),焊球合金多为无铅(如SAC305、SnAg),少数为SnCu,需与锡膏合金匹配。

 1. 合金匹配性

 焊球为SAC系列:与SAC锡膏焊接时,Sn、Ag、Cu互溶,IMC以Ag₃Sn和Cu₆Sn₅为主,层厚均匀(<5μm),焊点强度高(剪切强度约40MPa),兼容性最佳。

焊球为SnCu:与SAC锡膏焊接时,Ag会扩散到焊球中形成Ag₃Sn,若Ag含量过高(如SAC305),可能导致IMC过厚(>8μm),增加焊点脆性,建议选择低Ag锡膏(如SAC105:Sn98.5%Ag1%Cu0.5%)。

焊球为SnAg:与SnCu锡膏焊接时,Cu扩散形成Cu₆Sn₅,需控制焊接时间(避免Cu过度溶解),否则IMC层脆化易开裂。

 2. 工艺与可靠性

 细间距适配:BGA间距≤0.65mm时,需锡膏颗粒度为Type 5(10-25μm),确保印刷精度(焊膏量偏差<10%),减少桥连/虚焊。

空洞控制:BGA焊点隐藏于底部,空洞率需<10%(IPC标准)。锡膏助焊剂需低挥发、高流动性,确保焊接时气体充分排出;同时控制升温速率(3-5℃/s),避免助焊剂过快沸腾产生气泡。

热循环可靠性:BGA封装(如陶瓷基板CTE≈7ppm/℃)与PCB(FR4 CTE≈17ppm/℃)的CTE差异大,无铅焊点(硬度高、延展性低)易因热应力开裂。

需通过锡膏合金改性(如加Bi降低熔点至205℃,或加Sb提升韧性),或优化焊点尺寸(增加焊膏量缓冲应力)改善。

 共性结论与优化建议;

 1. 合金选择:优先用SAC305锡膏匹配SAC镀层/BGA焊球,兼容性最稳定;对细间距或高可靠性场景,可选低Ag(SAC105)或加Ni的锡膏(如SAC305Ni)抑制IMC粗化。

2. 助焊剂适配:QFN/BGA需高活性、耐高温助焊剂(如免清洗型,含松香+有机酸),兼顾润湿性与残留可靠性。

3. 工艺参数:峰值温度220-230℃(SAC系列),保温时间15-25s,避免温度过高导致镀层/合金过度反应。

4. 镀层预处理:元器件焊端需无氧化(如ENIG镀层Au层厚度≥0.05μm,避免Ni层暴露),PCB焊盘OSP膜厚≤0.8μm,确保助焊剂有效激活。

 无铅锡膏与QFN、BGA的兼容性需通过“合金匹配+镀层适配+工艺优

无铅锡膏与不同元器件(如QFN、BGA)的兼容性分析(图1)

化”实现,核心是控制IMC层质量与焊点应力,满足焊接强度与长期可靠性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