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

咨询电话 13342949886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资讯 / 行业动态

不同材质焊接难题?通用型锡膏来解决,适应性强,性价比拉满
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10-27 返回列表

通用型锡膏通过合金成分设计、助焊剂配方优化及工艺兼容性提升,可有效解决不锈钢、铝、陶瓷等多种材质的焊接难题,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显著降低成本与应用方案的深度解析:

核心技术突破:材料与工艺的双重创新

 1. 合金成分的广谱兼容性

SAC305(Sn96.5Ag3Cu0.5):作为通用型锡膏的标杆合金,其银含量(3%)在润湿性与成本间取得平衡。

例如,贺力斯SMT712锡膏采用SAC305合金,在不锈钢(304/316)焊接中,通过助焊剂的强还原作用(RA级活性),可去除不锈钢表面的Cr₂O₃氧化层,形成Sn-Cu-Ni金属间化合物(IMC),焊点剪切强度达40MPa以上 。

低银合金(如SAC0307):银含量降至0.3%,成本降低20%-30%,仍能满足铜、黄铜等常规金属的焊接需求。

某家电厂商采用SAC0307锡膏后,空调控制板焊接成本下降18%,良率保持在99%以上 。

特殊合金改性:添加0.05%纳米镍颗粒可提升对铝的润湿性。

在铝-铜焊接中,镍元素扩散形成NiAl₃过渡层,抑制Al-Sn脆性相生成,焊点抗拉强度达25MPa,较传统锡膏提升50%。

2. 助焊剂的智能适配机制

多活性成分协同:通用型锡膏通常包含有机酸(如己二酸)、胺类活性剂(如二乙醇胺)和缓蚀剂(如苯并三氮唑)。

例如,锡膏的助焊剂在120-200℃预热阶段分解有机酸去除氧化层,同时胺类物质在217℃回流阶段促进锡膏铺展,对不锈钢、铝、铜的润湿性均达90%以上。

免清洗与低残留设计:通过优化松香基树脂比例,助焊剂残留量可控制在3μg/cm²以下,且绝缘电阻≥10¹⁴Ω·cm,适用于医疗设备、汽车电子等对清洁度要求高的场景。

采用贺力斯AP520锡膏后,因残留导致的漏电故障率从0.3%降至0.02% 。

3. 工艺窗口的宽幅扩展

回流温度适应性:通用型锡膏的峰值温度范围通常设计为230-250℃,既能满足SAC305合金的熔融需求,又可通过调整助焊剂活化温度(如将起始活化温度从120℃提升至150℃)适配陶瓷基板等高热容材质。

某5G基站射频芯片焊接中,采用245℃峰值温度+45秒保温,在氮化铝陶瓷基板上实现了焊点空洞率<5% 。

印刷参数鲁棒性:通过调控触变指数(Ti值)至0.5±0.05,锡膏在刮刀速度10-40mm/s、压力3-10N/cm范围内均能保持稳定转移率(≥85%)。

某消费电子产线在0.4mm间距QFN印刷中,即使钢网张力波动±5N/cm,仍能保证锡膏量偏差<10% 。

典型材质焊接解决方案

1. 不锈钢焊接:突破氧化层壁垒

技术难点:不锈钢表面的Cr₂O₃氧化层(厚度5-10nm)难以被普通助焊剂去除,易导致虚焊。

解决方案:采用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助焊剂(如贺力斯AP520),氟离子与Cr³+形成可溶性络合物,配合SAC305合金的高表面能(480mN/m),可在250℃峰值温度下实现不锈钢的完全润湿。

某厨卫电器厂在不锈钢阀体焊接中,焊点拉脱力达50N,较传统银基焊料成本降低60%。

工艺优化:使用激光切割钢网(厚度0.12mm,开孔尺寸0.15mm×0.15mm),并将刮刀速度降至15mm/s,可减少锡膏在不锈钢表面的滚动阻力,避免拉尖缺陷 。

2. 铝焊接:抑制脆性相生成

技术难点:铝表面的Al₂O₃氧化层(厚度2-5nm)稳定性高,且锡-铝界面易形成Al-Sn脆性相(如Al₂Sn),导致焊点开裂。

解决方案:添加0.1%镓(Ga)元素的SAC305锡膏(如吉田YT-688),镓原子优先吸附在铝表面形成Ga₂O₃保护层,抑制Al₂O₃生成,同时细化IMC层至2-3μm。

某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厂采用该方案后,铝-铜汇流排焊点的抗剪切疲劳寿命从10万次提升至50万次。

工艺控制:采用氮气保护回流(氧含量≤50ppm),可将铝表面氧化速率降低90%,配合180℃预热(60秒)+245℃峰值(30秒)的温度曲线,锡膏对铝的润湿角可从85°降至50°以下 。

3. 陶瓷焊接:匹配热膨胀系数

技术难点:陶瓷(如Al₂O₃)的热膨胀系数(6-8ppm/℃)与锡膏(22-24ppm/℃)差异大,易导致焊点开裂。

解决方案:选用含铋(Bi)的低温合金(如Sn42Bi58),其热膨胀系数(18ppm/℃)与陶瓷匹配度提升30%。

例如,某智能手表陶瓷表冠焊接中,采用138℃熔点的吉田YT-628锡膏,在220℃峰值温度下焊接,经1000次-40℃~85℃高低温循环后,焊点电阻变化率<3%。

工艺优化:使用厚度0.08mm的电抛光钢网,并在陶瓷表面预镀镍层(厚度3-5μm),可将锡膏脱模力降低50%,避免因应力集中导致的裂纹 。

 性价比优势与成本控制;

 1. 物料成本降低

单一锡膏替代多品类:通用型锡膏可覆盖80%以上的常规焊接需求,减少库存SKU数量。

某家电企业将锡膏品类从5种精简至2种后,年仓储成本下降35% 。

银价波动缓冲:低银合金(如SAC0307)的银含量仅为SAC305的1/10,在银价上涨时,材料成本波动幅度缩小。2025年银价上涨20%期间,某手机厂商因采用SAC0307锡膏,单台主板材料成本仅增加0.15元,而采用SAC305的竞品增加0.8元 。

2. 工艺效率提升

减少调试时间:通用型锡膏的宽工艺窗口减少了参数调试频次。

某汽车电子工厂在切换不同材质焊接时,平均每款产品的工艺调试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2小时 。

设备兼容性增强:无需为特定材质更换印刷机或回流焊炉。

例如,贺力斯锡膏在空气回流中即可实现低空洞率(BGA空洞率<10%),节省氮气成本约50万元/年(按日产能1000块主板计算) 。

3. 良率与可靠性平衡

缺陷率控制:通用型锡膏的综合焊接缺陷率可控制在0.1%以下,接近专用锡膏水平。

某消费电子标杆工厂的统计显示,采用吉田SD-510锡膏后,不锈钢、铝、铜焊接的总缺陷率从0.7%降至0.12%,年节省返修成本超150万元。

长期可靠性验证:通过AEC-Q100(汽车电子)、ISO 10993(医疗)等认证的通用型锡膏,在-40℃~150℃温度循环500次后,焊点强度保持率≥90%,满足大多数工业场景需求 。

选型与应用建议;

1. 材质兼容性评估

不锈钢/铝:优先选择含氟助焊剂+SAC305合金的锡膏(如贺力斯AP520),并要求供应商提供不锈钢拉剪强度测试报告(≥35MPa)。

陶瓷/玻璃:推荐Sn-Bi-Ag低温合金,并验证热膨胀系数匹配度(差异≤5ppm/℃)。

混合材质:对于不锈钢-铜、铝-陶瓷等组合,可选用含镍改性的SAC305锡膏,并进行IMC层厚度检测(要求≤5μm)。

2. 工艺参数优化

钢网设计:0.3mm以下细间距元件采用电抛光激光切割钢网(Ra≤0.1μm),并镀覆特氟龙涂层降低脱模力。

某半导体封装厂通过该设计,0.2mm引脚QFN的拉尖率从1.5%降至0.1% 。

回流曲线:采用“阶梯式升温”曲线(预热150-180℃/120-180秒+回流230-250℃/30-60秒),可同时满足不锈钢的氧化层去除和陶瓷的热应力控制需求 。

3. 质量管控体系

过程检测:每印刷50次进行钢网底面超声波清洗(频率40-80kHz),并使用3D SPI检测锡膏量(偏差≤10%)和高度(偏差≤5%)。

终检手段:对关键焊点进行X射线检测(精度±1μm)和扫描声学显微镜(SAM)分析,确保内部无裂纹和空洞。

某医疗设备厂引入该体系后,因焊接缺陷导致的批次性报废率从0.5%降至0.05% 。

案例验证:从消费电子到工业设备

 1. 消费电子:混合材质手机中框焊接

客户痛点:某旗舰手机中框采用不锈钢+铝+玻璃的混合材质,传统锡膏焊接良率仅75%,且返修成本高。

解决方案:使用贺力斯AP520锡膏(SAC305合金)+激光切割钢网(厚度0.1mm)+氮气保护回流(氧含量≤30ppm)。

效果:良率提升至98%,焊点拉脱力≥40N,满足IP68防水要求,年节省成本超300万元 。

2. 工业设备:不锈钢管道传感器焊接

客户痛点:某化工设备厂的不锈钢管道温度传感器焊接中,因氧化层导致的虚焊率达1.2%,影响设备运行安全。

解决方案:采用吉田SD-510锡膏(SAC305合金)+250℃峰值温度+45秒保温,配合在线AOI检测。

效果:虚焊率降至0.08%,焊点在盐雾测试(5%NaCl,96小时)后腐蚀面积<2%,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从1年延长至3年。

3. 新能源汽车:铝电池壳体密封焊接

客户痛点:某动力电池壳体采用铝-铝焊接,传统锡膏的抗振动性能不足,导致焊点开裂率达0.8%。

效果:焊点抗剪切疲劳寿命达50万次,经1000次振动测试(20-3000Hz,15g加速度)无开裂,通过IATF 16949认证。

 

通用型锡膏通过材料创新、工艺优化和成本平衡,已成为解决多材质焊接难题的主流选择。

在消费电子、汽车、工业设备等领域,其性能已接近专用锡膏,而成本优势显著。

选择时需根据具体材质组

不同材质焊接难题?通用型锡膏来解决,适应性强,性价比拉满(图1)

合、可靠性要求和工艺条件综合评估,优先选择兼容性广、工艺窗口宽、长期可靠性验证充分的产品(如贺力斯SMT712),并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以最大化性价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