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解有铅锡膏都是由助焊成分和合金成分混合而成的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9-11
有铅锡膏的核心组成确实是合金粉末与助焊剂的均匀混合物,二者的配比和特性直接决定了锡膏的焊接性能:
核心成分:合金粉末 vs 助焊剂
1. 合金粉末(占比85%-95%):决定焊点的物理/化学性能
核心成分是锡(Sn) 和铅(Pb),通过添加少量其他金属(如Ag、Cu、Bi)优化熔点、强度和耐腐蚀性。常见有铅合金体系及特点如下:
合金牌号 熔点(℃) 核心特性 典型应用场景
Sn63Pb37 183 共晶合金,熔点最低、流动性最好,焊点光亮 通用电子组装(如PCB贴片、插件焊接)
Sn60Pb40 183-190 近共晶合金,成本略低,流动性接近Sn63Pb37 消费电子、玩具等中低端产品
Sn50Pb50 214-221 熔点高,强度好,耐温性优 电源、汽车电子等高温环境部件
Sn40Pb60 238-245 高铅含量,耐腐蚀性强,但流动性差 军工、重工业特殊连接件
改性合金(如Sn62Pb36Ag2) 179 加Ag提升焊点强度和抗氧化性,成本较高 精密电子(如连接器、传感器)
2. 助焊剂(占比5%-15%):决定焊接的“浸润能力”
助焊剂的作用是去除金属表面氧化层、辅助合金流动、保护焊点不被二次氧化,其组成决定了锡膏的粘度、活性、腐蚀性等。主要成分包括:
树脂(如松香):成膜剂,焊接后形成保护膜,防止焊点氧化;同时提供粘性,固定贴片元件。
活化剂(如有机酸、胺类):核心功能成分,通过化学反应去除焊盘和元件引脚的氧化层(如CuO、SnO),确保合金浸润。
溶剂(如醇类、酯类):调节锡膏粘度,便于印刷/点涂;焊接时挥发,控制合金流动速度。
触变剂(如氢化蓖麻油、气相二氧化硅):赋予锡膏“触变性”——静置时粘稠(防坍塌),搅拌/印刷时变稀(易成型)。
添加剂:少量缓蚀剂(降低腐蚀性)、表面活性剂(改善润湿性)、着色剂(区分型号)等。
影响有铅锡膏特性的关键参数;
1. 合金相关参数
粉末粒度:常用“目数”或“微米级”表示(如20-45μm、45-75μm)。
粒度越细,印刷分辨率越高(适用于0201等微型元件);粒度越粗,流动性越好(适用于大焊盘)。
粉末形状:球形粉末流动性最优(印刷均匀),不规则粉末(如片状、 dendritic)粘性更强但易堵网。
合金纯度:铅、锡及杂质(如Fe、Cu、Zn)含量需符合行业标准(如IPC-J-STD-006),杂质过高会导致焊点脆化、虚焊。
2. 助焊剂相关参数
活性等级(ROHS标准外):按J-STD-004分为R(低活性)、RMA(中活性)、RA(高活性)、SA(超高活性)。
活性越高,去氧化能力越强,但残留腐蚀性可能更高(需清洗)。
粘度:通常用旋转粘度计测量(25℃下100-300Pa·s)。
粘度过高易堵网、印刷不完整;过低易坍塌、连焊。
挥发率:焊接时溶剂挥发量需适中(一般<10%),挥发过快易产生气孔,过慢易导致“焊珠”。
腐蚀性:通过“铜镜试验”“铬酸银试纸试验”检测,残留腐蚀性高的锡膏需后续清洗(如RA/SA型),低腐蚀型(R/RMA)可免清洗。
3. 综合性能参数
坍塌性:印刷后锡膏在放置和预热阶段不坍塌的能力,通常要求坍塌高度<20%(防止相邻焊盘连桥)。
润湿性:合金在焊盘上的铺展能力,通过“润湿时间”(<3秒为优)和“铺展面积”衡量,润湿性差会导致虚焊、假焊。
焊后残留:免清洗锡膏要求残留量少、透明无腐蚀;需清洗锡膏残留量可稍高,但需易被清洗剂去除。
2025年行业背景补充;
尽管有铅锡膏在熔点稳定性、成本和焊接容错率上仍有优势,但全球“无铅化”法规(如欧盟RoHS、中国RoHS 2.0)已限制其在消费电子、通信等领域的应用。
目前有铅锡膏主要集中在军工、航空航天、维修行业(对可靠性要求极高且豁免无铅法规的场景),且生产和使用需符合环保合规要求(如铅含量管控、废弃物处理)。
有铅锡膏的性能本质是“合金粉末的焊接基础”与“助焊剂的辅助功能”
的协同,选择时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熔点需求、元件尺寸、清洗要求综合匹配参数。
上一篇:深度解析锡膏的种类及影响锡膏特性的主要参数(2025精华版)
下一篇:详解合金焊料粉末颗粒尺寸、形状和分布均匀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