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解介绍几种焊锡常犯的错误及解决方法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9-01
1. 虚焊(假焊)
表现:焊点看似连接,实际接触不良,易松动或导电不良。
原因:焊接表面有油污、氧化层;烙铁温度不足,焊锡未充分浸润;焊接时间过短。
解决方法:用砂纸或酒精清洁焊盘和引脚;调高烙铁温度(一般280-320℃);确保焊锡完全包裹焊盘和引脚后再移开烙铁。
2. 焊锡过多(堆锡)
表现:焊点臃肿,呈“包块状”,可能掩盖虚焊,甚至短路相邻焊点。
原因:送锡量失控,焊接时过度送锡。
解决方法:控制送锡节奏,待焊锡自然铺展至覆盖焊盘80%左右即可停锡;若锡量过多,用吸锡器或烙铁头沾取多余焊锡。
3. 焊锡过少(点锡)
表现:焊点仅覆盖部分焊盘,引脚暴露,机械强度和导电性差。
原因:送锡量不足,或烙铁撤离过早。
解决方法:补加焊锡,确保焊锡充分浸润焊盘和引脚,形成“圆锥状”或“半月状”饱满焊点。
4. 桥连(短路)
表现:相邻焊点被焊锡连接,造成电路短路。
原因:焊锡量过多;焊点间距过近;烙铁温度过低,焊锡流动性差。
解决方法:用吸锡带或吸锡器清除多余焊锡;若残留焊锡,可将烙铁头置于桥连处,待焊锡融化后快速撤离,同时用镊子轻拨分离。
5. 烙铁头氧化(不上锡)
表现:烙铁头发黑,无法沾取焊锡,无法传递热量。
原因:烙铁长时间空烧;未及时在高温下镀锡保养。
解决方法:关闭烙铁电源,待温度降至100℃左右,用砂纸轻磨烙铁头至露出金属光泽;重新加热后,立即沾取焊锡均匀覆盖烙铁头表面(即“镀锡”)。
6. 焊接温度不当
表现:温度过高(元件烧焦、焊盘脱落);温度过低(虚焊、焊锡不融化)。
原因:未根据元件类型调整温度(如贴片元件温度低于插件元件)。
解决方法:根据元件选择温度(普通电子元件280-320℃,敏感元件250-280℃);使用带测温功能的烙铁,定期校准温度。
上一篇:低温锡膏:电子焊接的“温和革命者”为何成为行业新宠
下一篇:生产厂家详解低温锡膏需求增长的驱动因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