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

咨询电话 13342949886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资讯 / 行业动态

详解无铅锡膏和有铅锡膏在SMT回流焊工艺上有哪些不同?
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8-25 返回列表

无铅锡膏与有铅锡膏在SMT回流焊工艺上的核心差异,根源是熔点不同(无铅约217℃,有铅约183℃),进而导致温度曲线、设备要求、材料适配及缺陷风险完全不同:

核心差异:回流焊温度曲线参数

 温度曲线是两者最关键的工艺区别,所有参数均围绕“熔点”调整,直接影响焊接良率:

 工艺阶段 无铅锡膏(以主流SAC305为例) 有铅锡膏(以Sn63Pb37为例) 差异核心原因 

预热区 升温速率1-3℃/s,终点温度150-170℃ 升温速率2-4℃/s,终点温度140-160℃ 无铅元件(如BGA)热冲击耐受更低,需放缓升温 

恒温区 温度170-190℃,停留60-120s 温度150-170℃,停留40-80s 无铅助焊剂需更高温度、更长时间活化,以去除氧化层 

回流区 峰值温度245-260℃,T>217℃时间40-90s 峰值温度210-230℃,T>183℃时间30-60s 无铅熔点高,需更高峰值温度确保焊锡熔化,且需控制高温时长防元件损伤 

冷却区 冷却速率2-5℃/s,终点<150℃ 冷却速率1-3℃/s,终点<120℃ 无铅焊点需快速冷却细化晶粒,避免“锡须”缺陷 

设备要求差异;

无铅焊接因高温、防氧化需求,对回流焊炉的精度和功能要求更高:

加热与温控:

无铅:需“红外+热风混合加热”(温控精度±2℃),确保PCB表面温差≤5℃(避免局部焊点未熔);

有铅:纯热风加热即可(温控精度±3℃),温差≤8℃可接受。

防氧化配置:

无铅:细间距元件(如0.4mm pitch BGA)或高氧化镀层(OSP)需通氮气(氧含量≤500ppm),降低焊锡球缺陷;

有铅:极少需氮气,空气氛围即可满足焊接需求。

设备维护:

无铅:每月校准温控系统(高温下元件易老化),网带速度需与温度曲线严格匹配;

有铅:每3个月校准一次,设备损耗更低。

材料适配差异;

两者对锡膏合金、助焊剂及PCB/元件镀层的要求完全不同:

材料类型 无铅锡膏 有铅锡膏 

锡膏合金 主流SAC305(Sn96.5Ag3.0Cu0.5)、SAC0307(低成本),需适配高温场景(如汽车电子用SACQ含Sb) 主流Sn63Pb37(共晶合金,熔点最低183℃),成分单一,兼容性强 

助焊剂 需高活性(ROL0/ROL1级),部分含特殊有机酸去除氧化层;敏感元件需低卤素(<500ppm) 中低活性(ROL2级)即可,卤素含量要求宽松(<1000ppm) 

PCB/元件镀层 适配OSP、ENIG(化学镍金)、无铅喷锡镀层,禁止用有铅镀层(违反环保标准) 适配有铅喷锡、Sn-Pb-Cu镀层,对氧化容忍度更高 

常见缺陷与管控重点;

因工艺参数差异,两者易出现的焊接缺陷及管控方向不同:

无铅锡膏:

高发缺陷:虚焊(峰值温度不足)、焊锡球(助焊剂提前挥发)、元件高温损伤(峰值过高);

管控重点:用热电偶实测温度曲线(尤其BGA/QFP等关键元件),严控氮气氧含量。

有铅锡膏:

高发缺陷:焊点光泽差(冷却过慢)、立碑(元件贴装偏移);

管控重点:无需复杂温控,重点检查元件贴装精度和钢网印刷质量。

 

两者的工艺差异本质是“无铅需适配高温、防氧化、低热冲击”——从温度曲线的“高峰值、慢升温、快冷却”,到设备的“高精度控温+氮气配置”,再到材料的“高活性助焊剂+无铅镀层”,均围绕无铅锡膏的物理特性(高熔点、易氧化)设计,而有铅

详解无铅锡膏和有铅锡膏在SMT回流焊工艺上有哪些不同?(图1)

工艺则因熔点低、兼容性强,整体更简单、成本更低(但不符合环保标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