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控制设备:PLC、传感器等工业电子元件的无铅焊接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8-14
在工业控制设备中,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、传感器(如温度、压力、光电传感器)等电子元件的无铅焊接直接关系到设备的长期可靠性——这些设备往往需在宽温(-40℃~85℃+)、强振动、多粉尘/潮湿等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(寿命要求10年以上),且故障可能导致生产线停机、安全事故等严重后果。
无铅焊接需以“抗疲劳、耐极端环境、工艺兼容性”为核心,结合元件特性与场景需求选择材料及工艺。
工业电子元件的焊接核心要求;
与消费电子或照明设备相比,工业控制元件的焊接有三个显著差异:
1. 极端环境耐受性:需承受剧烈温度波动(如户外控制柜的昼夜温差)、持续振动(如机床旁的传感器)、油污/粉尘侵蚀(如车间PLC);
2. 高可靠性冗余:焊点失效可能引发连锁故障,因此要求焊点机械强度高、抗疲劳性能优异(如温度循环下的焊点裂纹风险极低);
3. 元件多样性:包含大型功率端子(如PLC的继电器模块)、精密IC(如传感器的信号处理芯片)、异形连接器等,焊接形态复杂(SMT/THT混合工艺)。
无铅焊锡合金的选择:按元件类型与环境适配
无铅焊锡的核心是通过合金配比平衡熔点、机械强度、抗热疲劳性,需针对工业元件的“功率/精密”属性差异化选择:
1. 大功率/强振动场景(如PLC功率模块、电机驱动端子)
元件特点:焊点尺寸大(直径>1mm)、承载电流高、长期受振动应力(如车间机床振动);
核心需求:高机械强度(抗剪切、抗拉伸)、抗振动疲劳;
推荐合金:
Sn-Ag-Cu-Sb(SAC-Sb):在SAC305基础上添加1-2%Sb,可提升高温(125℃)下的抗拉强度(提升约15%)和振动疲劳寿命(提升30%以上),适合功率端子、重载连接器焊接;
Sn-Cu-Ni(Sn99.0-Cu0.7-Ni0.05):成本低于SAC系列,Ni可细化晶粒、减少焊点脆化,适合对成本敏感的大功率通孔元件(如PLC的电源接口)。
2. 精密/宽温场景(如传感器IC、PLC数字量模块)
元件特点:焊点微小(0.3-0.8mm,如0402封装电阻、传感器的MCU引脚)、对温度敏感(如MEMS传感器怕高温)、需承受-55℃~125℃宽温循环;
核心需求:高润湿性(避免细间距桥连)、低熔点(减少元件热损伤)、抗热循环疲劳;
推荐合金:
SAC305(Sn96.5-Ag3.0-Cu0.5):工业主流选择,Ag含量高(3%)可提升焊点延展性(断裂伸长率>20%),在宽温循环中不易因热胀冷缩开裂,适合大多数精密SMT元件;
低熔点无铅合金(如Sn-Bi-Ag-Cu):熔点170-180℃(低于SAC),适合对热敏感的元件(如红外传感器的光学芯片),但需注意其脆性较高(断裂伸长率<10%),仅用于无强振动场景。
3. 特殊镀层元件(如镀镍/镀金引脚)
元件特点:部分工业连接器、传感器引脚采用镀镍(耐磨)或镀金(抗氧化),但镍层氧化后难焊接,金层过厚易导致“金脆”(Au与Sn形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);
推荐合金:
针对镀镍引脚:SAC-Ni(含0.05%Ni),Ni可抑制Sn与Ni过度反应,减少IMC(金属间化合物)层增厚,提升焊点可靠性;
针对镀金引脚:Sn-Cu-Ag(Ag≤2%),低Ag可减少Au-Sn-Ag脆性相生成,配合高活性助焊剂去除金层表面氧化。
助焊剂选择:兼顾活性与无腐蚀性
工业元件引脚易因存储环境(如车间油污、氧化)导致焊接困难,助焊剂需满足“强去污、低残留、无腐蚀”:
1. 按工艺类型选择
SMT贴片(精密元件):用无卤免清洗焊膏(助焊剂含量8-12%),活性等级为RMA(中等活性),适合传感器IC、PLC的贴片电容等,避免残留腐蚀;若引脚氧化严重,可选用RA(高活性)焊膏,但需后续清洗(用异丙醇或专用清洗剂)。
THT通孔(功率端子):波峰焊用液态助焊剂(松香基,含少量活化剂),活性等级RA,确保焊锡完全润湿端子与焊盘;手工焊用含助焊剂的焊丝(助焊剂芯为RMA级),避免焊点虚焊。
2. 关键指标:无卤与耐湿热
工业设备可能在潮湿环境运行,助焊剂需无卤(Cl≤900ppm,Br≤900ppm),避免卤素残留吸潮后腐蚀焊点;
对于户外或高湿场景(如水利传感器),推荐低残留助焊剂(残留量<5mg/in²),或焊接后强制清洗(如超声清洗),确保焊点表面无电解质残留。
工艺要点:适配工业元件的焊接特殊性
1. 温度曲线优化(避免元件损伤)
无铅焊锡熔点高(217-227℃),而工业元件如传感器的陶瓷封装、PLC的电解电容耐热性有限,需优化回流焊/波峰焊曲线:
回流焊:峰值温度比焊锡熔点高20-30℃(如SAC305峰值240-250℃),升温速率≤3℃/s,高温停留时间<60s,减少元件热应力;
波峰焊:焊锡锅温度250-260℃(SAC305),传送带速度1.2-1.8m/min,避免引脚氧化(高温下暴露时间过长)。
2. 混合工艺(SMT+THT)的协调
PLC模块常同时包含贴片IC和通孔端子,需注意:
先焊SMT元件(回流焊),再焊THT端子(波峰焊或手工焊),避免二次高温导致SMT焊点重熔;
手工焊大功率端子时,用恒温烙铁(350-380℃),焊接时间<3s,防止端子过热损坏内部绝缘。
可靠性保障:测试与验证
工业设备的焊接质量需通过严苛测试验证,核心测试项目包括:
1. 温度循环测试:-55℃~125℃,1000次循环后检查焊点是否开裂(用X射线或金相分析);
2. 振动测试:10-2000Hz随机振动(加速度10-20g),持续100小时,验证焊点抗振动疲劳能力;
3. 湿热测试:85℃/85%RH,1000小时后测试绝缘电阻(≥10⁹Ω),确保无腐蚀失效;
4. 机械强度测试:对端子焊点进行拉剪试验,剪切强度需≥30MPa(SAC305焊点典型值35-40MPa)。
工业无铅焊接的核心原则;
1. 合金优先抗疲劳:大功率/振动场景选SAC-Sb或SAC305,精密/敏感元件选低Ag SAC或低熔点合金;
2. 助焊剂控活性与残留:高活性去氧化,无卤低残留防腐蚀,必要时强制清洗;
3. 工艺适配元件特性:优化温度曲线防热损伤,协调混合工艺的焊接顺序;
4. 测试覆盖极端场景:通过温度循环、振动、湿热测试验证长期可靠性。
通过以上选择,可确保PLC、传感器等工业元件在极端环境下的焊接可靠性,满足工业级“长寿命、零故障”需求。
上一篇:详解LED照明行业:LED驱动电路板的焊接材料选择
下一篇:通信设备:5G基站、路由器等通信硬件的无铅化趋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