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判断一款锡膏的助焊剂活性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11-03 
判断锡膏助焊剂活性,核心看标准检测数据与实际焊接表现,可通过以下4类方法精准评估,覆盖实验室测试与生产线验证:
标准实验室检测法(核心依据)
1. 铜镜腐蚀试验(IPC-TM-650 2.3.30)
将助焊剂涂在镀铜载玻片上,烘烤后观察铜层腐蚀程度:
活性强:铜层明显溶解,出现大面积透明区域;
活性中等:局部腐蚀,透明区域呈点状或条状;
活性弱:无明显腐蚀,铜层保持均匀金属光泽。
行业通用标准:用于家电/数码焊接的锡膏,需达到“中等及以上活性”,避免焊点氧化虚焊。
2. 湿润平衡测试(IPC-TM-650 2.4.23)
通过仪器量化助焊剂的湿润能力,关键看两个指标:
湿润时间:活性强的助焊剂,锡球完全湿润焊盘的时间<1.5秒;
最大湿润力:数值越大活性越强,通常要求≥20mN(针对SAC305合金)。
3. 离子污染测试(IPC-TM-650 2.6.3.3)
焊接后清洗残留物,检测离子浓度:
活性过强的助焊剂可能残留高离子(如Cl⁻、Br⁻),需控制在<5μg/cm²,避免后续电迁移;
活性弱则离子残留低,但易导致焊点润湿性差。
生产线直观观察法(快速判断)
1. 焊点润湿性
活性好:焊点呈“半月形”,表面光滑有光泽,爬锡高度达焊盘边缘的80%以上;
活性差:焊点呈“球形”或“针状”,表面粗糙发白,存在局部未焊透(虚焊)。
2. 焊接过程烟雾
活性正常:烟雾量适中,无刺激性异味;
活性过强:烟雾剧烈且伴随刺鼻气味(可能含过量有机酸),长期使用易腐蚀PCB;
活性不足:烟雾量极少,焊接时锡膏难以熔化铺展。
3. 存储后性能变化
锡膏在0-10℃冷藏1个月后开封:
活性稳定:搅拌后粘度变化率<10%,印刷后30分钟内仍能正常焊接;
活性衰减:粘度骤升或结块,焊接时出现大量连锡、冷焊。
第三方认证与供应商资料;
要求供应商提供助焊剂的活性等级报告(如ROHS、IPC认证),明确标注有机酸含量(通常5%-15%为中等活性,适配家电/数码焊接);
优先选择采用“复配活性体系”(

如有机酸+胺类)的锡膏,这类助焊剂活性更稳定,且残留离子低。
上一篇:环保RoHS认证锡膏 家电/数码产品焊接 适配多种基材
下一篇:No more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