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膏失效预警:出现这 4 种现象,千万别再用了!附紧急补救方案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7-07
在电子制造行业,锡膏作为实现元件与电路板可靠连接的 “关键粘合剂”,其性能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。然而,受储存条件、使用周期、环境因素等影响,锡膏随时可能出现失效问题。一旦使用失效锡膏进行焊接,轻则导致焊点虚焊、短路,重则造成整批 PCB 板报废。本文将为你揭示锡膏失效的 4 大典型现象,并提供紧急补救方案,助你规避生产风险。
一、现象一:锡膏结块硬化,印刷 “卡壳” 难成型
表现:打开锡膏罐时,发现膏体呈现块状,难以搅拌均匀;印刷过程中,锡膏无法顺利通过钢网,出现堵塞、拉丝或漏印现象,导致焊盘上锡量不足或不均匀。
原因:锡膏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,或开封后未及时密封,导致助焊剂挥发、合金粉末氧化团聚;储存温度过高(超过 25℃),加速锡膏中成分的化学反应,使其粘性下降、流动性变差。
补救方案:立即停止使用结块硬化的锡膏,避免强行搅拌使用;检查锡膏储存环境,确保温度控制在 0-10℃的冷藏条件下;开封后的锡膏应在 24 小时内用完,若未用完需密封冷藏,下次使用前提前回温并充分搅拌。同时,对已印刷但未焊接的 PCB 板,用无尘布蘸取专用清洗剂轻轻擦拭,去除失效锡膏,重新印刷合格锡膏。
二、现象二:焊点发黑、发灰,强度大幅下降
表现:焊接后的焊点表面呈现黑色或灰色,失去金属光泽,且用镊子轻触时焊点易碎裂、脱落,焊接强度远低于正常标准。
原因:锡膏中的合金成分发生严重氧化,或助焊剂活性降低,无法在焊接过程中有效去除金属表面氧化物;使用过期锡膏,其内部化学成分已发生变质,导致焊接性能变差。
补救方案:对已焊接的不良产品,采用热风枪或回流焊设备进行二次加热,温度设置比正常焊接温度高 10-15℃,利用高温重新激活助焊剂,尝试修复焊点;若二次焊接后仍无法改善,需使用吸锡线或吸锡泵去除失效焊点,重新涂抹合格锡膏进行焊接。同时,严格检查锡膏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,建立先进先出的使用制度,避免使用过期产品。
三、现象三:锡膏印刷后塌陷、桥连,短路风险激增
表现:锡膏印刷到 PCB 板上后,在短时间内出现塌陷、变形,焊盘之间的锡膏相互连接,导致焊接时发生短路,严重影响产品电气性能。
原因:锡膏粘度降低,可能是受潮吸水或储存温度过高导致助焊剂成分改变;印刷工艺参数设置不当,如刮刀压力过大、印刷速度过快,使锡膏过度流动。
补救方案:立即暂停生产,将受潮的锡膏放置在干燥箱中,以 40-50℃烘烤 2-3 小时,去除水分后重新测试粘度;调整印刷参数,降低刮刀压力至合适范围(通常为 0.8-1.2kg/cm²),减慢印刷速度(30-50mm/s);对已印刷且出现塌陷的 PCB 板,用棉签蘸取少量酒精轻轻擦拭,修正锡膏形状,再进行焊接。若问题仍未解决,需更换新批次锡膏。
四、现象四:焊接后残留物异常增多,腐蚀隐患凸显
表现:焊接完成后,PCB 板表面残留大量白色、黄色或褐色物质,清洗后仍有部分顽固残留;长时间放置后,残留物可能对电路板和元件引脚产生腐蚀,影响产品使用寿命。
原因:锡膏中的助焊剂成分不稳定,在高温下分解产生过多副产物;锡膏质量不合格,含有杂质或劣质添加剂。
补救方案:对已焊接的产品,采用超声波清洗机配合专用清洗剂进行深度清洗,去除残留物质;联系锡膏供应商反馈问题,要求提供质量检测报告,必要时更换其他品牌或批次的锡膏;加强锡膏进货检验,抽样进行焊接测试与残留物分析,确保锡膏质量达标。
锡膏失效不仅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、成本增加,更可能影响产品最终质量与企业声誉。在电子制造过程中,需严格把控锡膏储存、使用、检测等环节,一旦发现上述失效现象,务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。同时,建议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,提升其对锡膏失效的识别能力与应急处理水平,从源头降低生产风险,保障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与稳定性。
文章从现象、原因到补救全面解析了锡膏失效问题。若你想补充案例、调整专业深度,或有其他修改需求,随时和我说。
上一篇:No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