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膏保存温度、锡膏回温时间、新锡膏与回收锡膏区别
来源:优特尔锡膏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9-25
锡膏的储存、回温及新旧区分直接影响焊接良率,需精准把控关键参数,避免因管理不当导致虚焊、空洞等问题,以下是实操级解析:
锡膏保存温度:2-10℃冷藏是“生命线”
核心目标是防止助焊剂分层、锡粉氧化,温度控制有严格标准:
标准范围:必须在 2-10℃ 密封冷藏(建议用工业专用冰箱,避免与食品混放,防止污染),此温度能减缓助焊剂挥发,保持锡粉活性。
绝对禁忌:严禁低于0℃冷冻!冷冻会使助焊剂中的成分结晶析出,解冻后无法恢复均匀,直接导致锡膏流动性下降、焊接时出现“假焊”。
储存期限:未开封锡膏保质期通常为 6个月(从生产日起算);开封后未用完的锡膏,需密封后立即放回冰箱,且需在 24小时内 再次使用,超过时间助焊剂会失效。
锡膏回温时间:自然回温是关键,忌“加速操作”
回温的核心是去除冷凝水,避免印刷时产生气泡,具体要求分两类:
1. 未开封新锡膏
从2-10℃冰箱取出后,保持原包装密封,放在 20-25℃的常温洁净区(远离空调口、阳光直射处,避免温度波动);
回温时长按包装规格定:500g装约 3小时,100g装约 2小时,直至锡膏温度与室温完全一致,包装表面无冰凉感。
2. 开封后回收锡膏
密封冷藏后回温时间可缩短至 1-2小时,但仍需自然回温,不可加热;
回温后拆封前,需轻晃包装,观察无分层后再开封,开封后需用刮刀搅拌1-2分钟,确保均匀。
严禁操作
不可用烤箱、热风枪、温水浸泡等方式加速回温!加热会导致助焊剂中挥发性成分提前流失,使锡膏粘度异常,焊接时助焊能力暴跌。
新锡膏与回收锡膏:4大核心区别,杜绝误用
新锡膏(未开封、合规储存)与回收锡膏(印刷后剩余、筛选回收)性能差异显著,适用场景需严格划分:
对比维度 新锡膏(未开封) 回收锡膏(印刷后剩余)
成分状态 锡粉与助焊剂均匀混合,无杂质、无挥发,成分比例100%符合出厂标准 可能混入PCB粉尘、钢网碎屑;助焊剂因暴露已部分挥发,比例失衡
关键性能 流动性好(粘度稳定)、助焊活性高,焊接后焊点光亮、空洞率≤0.5% 流动性下降10%-30%,助焊活性减弱,焊点易灰暗、虚焊,空洞率可能升至5%以上
适用场景 优先用于精密元件(BGA芯片、01005元件)、高可靠性产品(医疗、汽车电子) 仅用于非关键部位(大尺寸电阻、电容)、低端产品(如玩具电路板),不可用于核心电路
使用限制 开封后24小时内用完,无需额外处理 回收次数≤3次(每次回收性能衰减加剧);使用时需与新锡膏按“1:3”混合(不可单独大量用),需提前检测粘度
定制一份锡膏管理实操检查表,包含
“保存温度记录、回温时长登记、新旧锡膏使用标注”
上一篇:一卷小小的锡线,为何能决定焊接的成败
下一篇:详解锡膏性能对SMT焊接良率的影响机理与优化策略